解決“群眾身邊的汙染”,原來還能這樣做! 2019-04-03






城市黑臭水體被稱為“群眾身邊的污染”,是公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之一。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響應群眾關切?近日,由福州市城鄉建設局、《給水排水》雜誌社等單位主辦的“2019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與流域水環境治理技術研討會暨現場觀摩會”從理論及實踐多個層面做出探索。本次會議聚焦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技術路線、實踐攻略、優秀案例和管理經驗。彙集全國各地的業主單位、設計及工程總承包公司、環保公司、設備供應商、研究院所等在內的700餘位領導、專家、學者共商治水之策。
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光,顧問總工程師、技術委員會主任杭世珺應邀參加會議。會上,楊光以“PPP模式下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與運營”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以北控水務承接的福州市鼓台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PPP項目為例,深度剖析了PPP模式下的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與運營。
作為南方河網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全新探索,福州治水模式的全新實踐,楊光總結了該項目的三大特征:高度複雜性、時間緊迫性和動態變化性,他表示北控水務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結合項目取得的顯著成效和成功經驗,針對如何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緩解各參與方“焦慮”,楊光提出了實現運營績效的全生命周期統籌保障。全生命周期覆蓋“投、融、技、建、運”五個階段,他特別指出建設完成隻是第一步,需在建設與運營統籌結合的基礎上,“三分建,七分管”,重點關注運營階段的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實現廠網河一體化的全流域運維、旱季雨季智慧調度的全情境運維、環保教育常態化的全社會運維。面對政府的需求、服務內容、各種成本、自然狀況等的不斷變化與調整,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楊光倡議建立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基於實際效果的合理成本核算和動態調價機制,採用積極介入、全生命周期的“提標改造式”運維模式,實現水環境治理效果不斷提升和長效保障,實現政府、企業、環境共贏!
3月29日下午,與會代表現場實地觀摩了福州市鼓台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PPP項目的陸莊河、三捷河和茶亭河,昔日的黑臭水體,如今變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養眼河”,巨大的反差和顯著的成效獲得了現場參觀代表的高度認可和一致誇讚。
北控水務福州鼓台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PPP項目位於福州市鼓樓、台江行政區劃範圍內,涉及包括鼓樓區與台江區的所有28條內河及左海、西湖,其中重度黑臭水體10條。河道總長約47.8km,彙水面積約60km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水系整治工程、截污收集工程(含配套管網)、生態修復工程、水系連通與景觀工程、智慧信息監控系統及其他配套設施等。該項目多位於老城區,周邊環境複雜,治理面廣,整治任務重,難度居福州七個項目包之首。
項目於2017年4月開工建設,曆經短短250天,於2017年底實現消除黑臭的目標。北控水務作為福州首家消除“黑臭”效果的企業,為整個福州水系治理PPP項目做出了表率。2018年1月該項目通過了住建部專項督查,2018年5月和10月,分別通過了中央環保督查組專項督查和“回頭看”專項督查。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建設成果贏得了福州市政府的高度認可,接連獲得了多封表揚信,同時公眾滿意度得到大幅提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這同時也是北控水務不斷努力的目標。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北控水務作為環保旗艦企業責無旁貸,積極踐行國家戰略,用專業與責任,全力守護綠水青山,打造更加生態自然、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