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 【一線實踐】江門蓬江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書寫滿意答卷 2020-01-15
1月7日傍晚,夕陽西下,丹灶河中,水流從排水渠緩緩流出,河道底部的砂石清晰可見,車水馬龍倒映在河水中。這一場景對附近的居民浩翔來說,既美妙又可貴,他帶著記者越過河岸的建築擋牆,指著下面的潺潺清水感慨地說:“丹灶河前些年是出了名的髒,發黑發臭,人們經過都要緊捂口鼻,現在經過改造整治,不臭了,水變清了,很難得。”
有類似變化的還有木朗排灌渠。當天記者還跟隨江門市蓬江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給排水管理股股長劉俊森來到木朗排灌渠沿岸,看到河內水質幹淨無異味。劉俊森說,那裏附近人流量大、商鋪多,長期以來是水體污染的重災區,但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的改造,如今已做到不黑不臭!
黑臭水體整治一度不力
原有模式“中途退場”
黑臭水體治理,既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質、造福人民群眾的必然要求。“要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黨的十八大以來,環境治理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近年來,江門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水污染治理工作,要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舉全市之力,全力推進市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
木朗排灌渠清淤。
蓬江區納入省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範圍的共有5條河段,即原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中的天沙河、杜阮河,以及新發現的3個黑臭水體河段丹灶河、木朗排灌渠、龍榜排灌渠。按省、市的考核要求,天沙河、杜阮河2017年底前要達至“初見成效”目標,2019年6月前要達至“長制久清”目標;新發現的丹灶河、木朗排灌渠、龍榜排灌渠3條黑臭水體2019年底前要達至消除黑臭現象目標。
然而,蓬江區在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過程中卻一度出現重大波折,原來的黑臭水體整治工程PPP模式,由於推進不力,工程進度和時間嚴重滯後,與上級要求和群眾期待差距大,PPP項目也於去年2月終止施工。
一場戰鬥迫在眉睫,但時間極緊、任務極重、難度極大,怎麼辦?
知恥後勇 重振旗鼓
果斷重啟項目並高位推進
“我們的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際遠遠落後時間進度,全區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查找差距、奮起直追,以‘釘釘子’的決心和擔當精神,集中力量打好這場關鍵戰役!”
“必須聚焦攻堅、掛圖作戰,各部門、鎮(街)做好人財物資源保障,主動向黑臭水體工作靠攏支持。”
“從現在開始,重點推進源頭治理,加快調整落實黑臭水體整治工程,6月底前必須動工。”
去年3月上旬,不管是調研黑臭水體整治的工作現場,還是在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蓬江區委書記伍培進多次對黑臭水體工作提出嚴肅要求,並提出了“6月動工”的目標任務。
整治後天沙河水質大大優化。
與此同時,蓬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知恥後勇,立行立改,果斷調整和重啟項目,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精神狀態,致力於迎頭趕上。
據介紹,為徹底扭轉前期工作的不利局面,蓬江區強化“一盤棋”指導思想,全麵加強區級統籌管理,切實提高管理層級和水平;專門成立蓬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一期)——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指揮部,由區長任總指揮長,區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總指揮長,一位區委常委、一位副區長分任副總指揮長;區委書記、區長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討論並到現場調研推進,各級指揮長主動到一線發現問題解難題,協調推進各項問題,確保各項工作始終在高位運轉推進,在實處落地見效。
工作機製方面,項目開展嚴格按照“6個一”製度,即一名責任領導、一個專業化團隊、一套工作方案、一張倒排工期清單、一張掛戰圖、一抓到底的機制。
“工程推進拖延一天上報副總指揮長,三天上報常務副總指揮長,五天以上上報總指揮長。截至目前,還未有超過3天未解決的問題。”蓬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清單化管理和一抓到底的機制下,責任層層落實,各項工作的責任人、時間表都更加明確,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敢於擔當 勇於創新
敲定“EPC+O”新模式
加強組織領導隻是第一步,面臨蓬江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任務重、曆史欠賬多、投資強度大、時間要求緊的嚴峻現實,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到一種模式,既要依法依規又要多快好省,既能實現快速破局推動又能符合蓬江治理實際?這考驗著蓬江幹部創新能力和科學統籌水平。
去年3月開展百日攻堅戰以來,蓬江區首先是調整項目內容,將原有2條黑臭水體(天沙河、杜阮河)和新發現的3條黑臭水體(丹灶河、龍榜排灌渠、木朗排灌渠)打包進行系統整治,啟動蓬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一期)——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其次是積極探索尋找替代模式,通過分析自身財政承受能力,聚焦黑臭水體治理的根源性問題,優化項目結構,調減工程比例,最終敲定“EPC+O”和“1.5+3”建設模式(即項目1.5年完成勘察設計施工,加3年運營期)。
新模式有一定風險,但也有不少優點且最符合蓬江實際。一方面是“省錢”,項目投資額為13.87億元,比原來PPP模式的22.5億元大幅減少約8.6億元,確保了“財政資金要用在刀刃上”;一方面有利於“趕時間”,新模式下可顯著縮減項目前期工作時間,可實現勘察設計施工一體化推進,壓縮工期。
“水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係統工程,要徹底消除黑臭,達到‘長治久清’,必須工程手段和管理手段並舉。‘EPC+O’模式最大的一個亮點就在於施工、運營、維護、管理一體化。”蓬江區相關負責人說。
專業人做專業事
牽手北控水務集團迎來“加速度”
確定模式,接下來是尋找專業合作團隊!
秉承“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合作理念,項目重啟後,蓬江區吸取原PPP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諸多教訓,強化調查研究,先後組織專業團隊到廣州、中山、福州等治水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其成功經驗,尋找有資源、有實力的一流團隊來合作。最終,全球水務行業TOP5企業北控水務集團成為新的黑臭水體治理(一期)工程項目中標聯合體牽頭方。
丹灶河清淤工作日夜兼程。
北控水務集團的到來,加速了蓬江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推進。
據劉俊森介紹,去年6月北控水務集團到來後,針對蓬江區黑臭水體的實際情況,引進污染源分析系統和全流程治理運營團隊,僅用不到一個月就完成對全區污染源普查、分析和項目建設內容的梳理。
最先從哪裏開始截污?用哪種方式截污最有效果,最適合蓬江區現狀?北控水務集團總監陳思表示,要經過高強度調研、多水質采樣,才能決定最優的治理方案。當時,在對55個子項目一一勘察後,北控水務團隊對比各條黑臭水的地勢與流向後,認為丹灶河具有典型性意義,適合以“截污+清淤”組合進行,於是將其作為治理示範點,對其先行“開刀”。
此後的幾個月裏,蓬江區的水體治理從丹灶河段向全面整治鋪開。截至目前,55個子項目中已開工子項目36個,其中,已完工子項目17個,完成投資4.2億元,管道鋪設47.963公里,清淤15.9公里;19個子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項目總進度完成約40%。
風雨無阻 日夜兼程
重啟項目到動工僅用時“百日”
2019年12月,蓬江區環保攻堅戰領域捷報頻傳:在生態環境部2019年第二階段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強化監督檢查中,蓬江區全部指標均合格,得到國家考評組的充分肯定;蓬江區河長制湖長制工作順利通過江門市年度考核並獲得“優秀”等次;江門市委書記林應武在蓬江調研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時,對蓬江區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
可以說,蓬江區的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經過三個季度的奮戰,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終於徹底扭轉了被動局面,實現了從嚴重滯後到迎頭趕上的大提速。而這背後,不得不提2019年3月到6月的那場“百日攻堅戰”,以及攻堅戰背後折射的蓬江幹部敢擔當、善作為、風雨無阻、日夜兼程的新作風新麵貌新氣象。
一線工人日夜趕工。
2019年3月,蓬江區果斷打響水環境治理攻堅戰,1個月內就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3個多月完成按部就班情況下6個月以上的任務量;6月25日實現項目的全面動工建設!這無疑是一個大跨越,創造了蓬江“百日速度”。
這期間,從可研到掛牌招標是尤其值得記錄的一段“非常時期”。蓬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公示期等因素,為了完成“6月動工”的目標任務,必須卡在去年5月1日左右進行掛牌招標,這就意味著從去年3月到5月1日期間,必須完成重啟項目談判、變更建設模式、推進項目立項可研、開展招投標等多項工作。最終,他們做到了,並在5月上旬掛牌招標。
此外,還有很多場面讓人印象深刻:協調會召開不下百場次;幹部們對新模式各抒己見、據理力爭,提出了很多意見與建議,會上經常出現爭得“面紅耳赤”的情形;可行性研究報告都翻起了皮;掛圖作戰,完成一項清單就撕掉一個角,直到作戰地圖變得越來越小;去年“五一”假期前後正是公布招投標文件的最後關頭,不少幹部放棄休假,搬進辦公室,累了往辦公室沙發一趟,休息好了繼續幹,為項目招標的“臨門一腳”做好萬全準備……
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迎頭趕上,錘煉了蓬江區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和真本領。廣大黨員幹部在做事中樹立威信,在做事中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得到成長,樹立了幹事創業、擔當實幹的信心,推動全區重整旗鼓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