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瀘州新晉高顏值“網紅”即將亮相,與你醉情漁子溪生態美景 2020-10-02








“漁子湖上十六景,醉意山水最瀘州”,醉意水岸、西溪杉影、南山琴音、長堤雲霧、西溪樂園、半島閑居……被紛繁美景簇擁的漁子溪片區支流彙聚,美麗的湖泊遠映碧空,宛如一顆明珠在瀘州高新區核心地塊綻放光彩,湖麵清風徐來,波光粼粼,靜靜地訴說著漁子溪河道兩岸的生態美景。
如此盛景讓人迷醉,但回想起三年多以前的漁子溪河道,很多人都會皺起眉頭。瀘州高新區為淺丘地區,地勢起伏,背山面水,河流水系較多,生態景觀資源基礎良好,具有較強的景觀可塑性。但因為缺乏科學的生態環境管理與無序開發,導致漁子溪水系周邊魚塘及水田密布,面源污染,生態環境脆弱,洪澇時有發生,周圍居民紛紛敬而遠之。
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城市及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2017年,瀘州市人民政府啟動漁子溪河道防洪整治及配套工程PPP項目。項目由北控水務牽頭實施,以“水”為突破點,對漁子溪幹流(大橋河溝)河道進行防洪整治和水生態修複。曆經兩年建設,漁子溪生態公園於9月底完成竣工驗收。
從“無人問津”到“眾星捧月”,漁子溪如何實現華麗轉身?
完善城市生態系統 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漁子溪項目由北控水務攜手中鐵上海局、西南市政設計院匠心打造,以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為契機,以新型城鎮化為主線,順應山水脈胳,結合瀘州高新區域發展規劃,通過技術投入重新激活區域自然靈韻,重構水綠環境空間,打造高品質、生態綠色都市客廳。
漁子溪生態公園湖區通過新河溝、三道河、漁子溪幹流三溪及其他支溝彙聚進行補給。通過河湖分離、河道整治、水生態修複等一係列提升改善,恢複和保持河湖水係的自然連通,構建城市良性水循環系統,逐步改善水環境質量。水生態面積24萬平米,采取建立生物——生態水體水質自淨系統的方式來保持湖泊的水體淨化,湖體配置沉水+挺水+浮葉植物,放養魚類及水生生物,構建水下森林,濕地種植樹木、綠草等方式,培養植物鏈和生物鏈,發揮淨化水體及生態修複作用。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實現區域雨水調蓄
漁子溪項目利用湖體及周邊綠地,使雨水達到滲、蓄、滯、淨、用,實現了雨洪的綜合利用,對水生態進行修複,保持水土;充分發揮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此外,漁子溪項目重點加強湖岸邊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並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改變了雨水快排 、直排的傳統做法,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園路、廣場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推行道路與廣場雨水的收集、淨化和利用,減輕對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
加強河道系統整治 科學保障排水防澇
項目通過河道整治,因勢利導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彎曲河岸線,恢複自然深潭淺灘和泛洪漫灘,實施生態修複,營造多樣性生物生存環境。
綜合整治後,河道將分段拓寬至 20~25m,斷面優先滿足行洪,對水生態進行修複,分級設堰雍水,梳理河道兩側景觀,防止水土流失。同時,通過三道智能鋼壩的引入使用,有效緩解城市片區內澇、蓄滯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讓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且新建的鋼壩系統結構簡單壽命長,技術可靠操作穩,外觀上形成人工瀑布,景觀效果較好,已列入瀘州市水利系統示範學習點。
匠心獨運 打造“醉意”瀘州
除了對漁子溪水係的功能性整治外,北控水務在景觀工程打造上也匠心獨運。漁子溪生態公園內以大面積的草坪、樹林、湖泊等景觀為主體,園內喬灌相擁、香果不斷、四季花開、湖水蕩漾、溪水蜿蜒。錯落有致的“樓”、“台”、“亭”、“閣”、“廊”、“橋”,如詩如畫的濱水景觀廊道景觀,共同營造城市形象展示區。
北湖:蓄水成湖形成科創產業區中心綠地,成為片區形象展示公共區域,為周邊居民、商業、辦公提供遊憩空間,湖體由煙柳長堤分隔西溪,理水成島置亭,形成一湖兩島格局,緊鄰繞城路界面形成通透開敞的純淨北湖景觀。
南山:保留現狀山地,局部依山就勢拓寬水域,形成山地與湖體指狀相楔格局,視線通廊形成通透遮擋變換交替的景觀界面,設置山地俯瞰點與湖體形成良好的對景視線。
西溪:由新河溝與三道河彙集於漁子溪,形成淺水嬉戲場地,摸小魚、捉蝌蚪,複原過去鄉愁記憶場景,景觀風貌為濕地水杉棧道穿行體驗。
東河:擴寬河道寬度,順應地勢形成高低起伏特色行進體驗。
漁子溪生態公園已呈現出生態美景,猶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將慢慢地綻放嬌豔美色,完善片區生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