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高峰論壇上,北控水務漏損管控綜合解決方案及優秀創新實踐引共鳴 2021-07-22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時刻。作為距離人民“初心”最近的行業,供水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事關人民福祉,惠及億萬民生。
7月21日-23日,由E20環境平台、供水服務促進聯盟主辦的“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暨第三屆產品與技術展示交流會”在上海舉行。論壇以“高質量引領未來”為主題,深度解讀“十四五”經濟、政策、產業發展等宏觀形勢,共邀業界領軍人物、專家學者等探討和分享供水行業戰略方向和經驗探索,為供水行業呈現一場思想盛宴。北控水務應邀參與主題分享及“夜話”環節,集團三大項目在論壇頒獎環節分獲殊榮。
21日下午,北控水務集團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汪力受邀在“智慧化、低碳化未來——數字轉型,智慧融通”論壇環節中,以《供水漏損控制策略及智慧化實踐》為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結合北控水務典型案例,系統闡述在漏損控制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和以智慧水務為抓手的實踐成果。
汪力結合北控水務供水項目特點和行業控漏降差難點,提出漏損控制要遵循“管理先行、業務支撐、智慧賦能、培訓保障”的總體思路。在管理側,要側重組織架構、制度標準和業務流程的梳理再造,由過往的經驗管理、粗放管理過渡到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最終實現精細化管理。在業務側,要根據產銷差現狀和所處不同範圍,采取差異化的控漏降差手段。
在控制管網漏失方面,汪力表示,在做好管網巡線、保證搶維修效率和工程質量基礎上,要加強管道內檢測機器人及衛星遙感測漏等先進的測漏技術、分區管理技術和壓力控制技術應用,多措並舉降低管網物理漏失。
在控制計量損失方面,汪力特別強調水表的選型、安裝和評估至關重要,並分享了北控水務制定的《水表選型與安裝技術標準》及自主開發的計量評估工具,引發與會嘉賓的濃厚興趣。
在供水行業智慧水務受到空前追捧的背景下,汪力指出,智慧水務建設不能盲目跟風,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做好頂層規劃,從管理和業務的角度出發,理順業務流程,建立數據標準,明確產出目標,最終形成支撐企業經營和業務發展的智慧化工具。他詳細介紹了北控水務卓越運營平台化戰略,提出了“線下能力轉化線上工具,快速推廣應用,線上工具雲化部署,平台功能不斷拓展”的規劃思路,並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以本地化部署為代表的貴港項目、以本地化結合SaaS化部署為代表的南寧大沙田項目、以SaaS化部署為代表的凱裏項目的實施案例,進一步表明了北控水務在供水智慧水務方面的大建設思路。
以貴港智慧水務項目為例,這是北控水務試點打造的首個供水全業務智慧水務示範項目。項目曆時兩年多,整體規劃並建成了包含22套業務系統及6個應用模塊的綜合性智慧水務平台,輸出了一整套業務標準、建設標準、數據標準和運維標準,為智慧水務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貴港項目在智慧水務系統的加持賦能下,通過配套建立調度中心等組織優化、制度及流程的梳理再造、測漏等工種實施績效考核等舉措,產銷差在原有基礎上下降5.4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顯著。
立足產業發展新階段,汪力最後著重談到幾點深度思考。他指出,漏損率是客觀反映水司運營管理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在漏損控制中,管理是核心,技術是手段,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提升漏損控制的技術經濟適配性;同時,有效的計量管理是漏損控制的基礎,智慧化是實現漏損長效管控的必然路徑。
21日晚,北控水務集團政策研究室主任黃文龍、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汪力、運管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李誌濤,受邀參加了“從水價等核心話題把握行業未來”閉門夜話會,從國家政策、水價機制、供水行業定位、優質優價、城鄉供水一體化等方面共同探討供水價格改革和分享調價經驗,為供水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22日下午,在“2021供水行業創新案例評選結果揭曉與頒獎”儀式上,北控水務憑借不俗實力,有3個項目從70餘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其中廣西貴港北控水務有限公司的“供水管網漏損管控智慧化整體解決方案”,榮獲2021 年供水行業優秀創新案例獎——機制和模式創新獎;山東昌樂實康水業有限公司的“供水管網梯級流量疊加測試技術研究及驗證”和常德津市北控城鄉水務有限公司的“城鄉一體化水務混改及運營管理模式探索”,雙雙榮膺網絡人氣獎。汪力等代表集團登台領獎。
面對創建節水型社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行業發展規劃的遠景目標,未來,北控水務將整合各方資源,深入打好漏損控制攻堅戰,實現漏損率控制目標,大力加強技術應用與創新,不斷提升解決方案能力和卓越運營能力,為行業發展貢獻北水智慧、北水方案,全面助力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和美麗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