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務堅持推行項目全生命週期生態保護,研發有助於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產品及技術,並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我們積極回應《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等國家號召,嚴格遵循《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規條例,制定《北控水務集團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辦法》1等內部管理制度,持續優化集團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體系。集團海外運營地亦嚴格履行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要求,塑造負責任的中企形象。
我們以TNFD2建議的治理、策略、風險與影響管理、指標與目標為框架,健全生物多樣性治理架構、評估潛在風險、梳理行動方向,持續提升集團生物多樣性管理水平。
董事會是北控水務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識別及判定重大ESG事宜,並對ESG目標、政策及架構提出建議。同時,董事會負責全面把控本集團的整體策略,並監督管理層的工作。集團於董事會層面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監督具體ESG事宜的執行與推進,並向董事會匯報ESG管理執行情況及成效,亦負責厘定重大ESG事宜,評估因氣候變化而面臨的風險和機遇,檢討及監察環境目標的達成情況,並評估本公司的ESG表現對利益相關方的影響。
為確保ESG管理實踐的落實,我們設立由各業務和職能部門組成的ESG工作小組,協調推動ESG具體項目執行落地,並定期向管理層和董事會匯報,保障ESG工作的順利開展和ESG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同時,我們在董事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ESG工作小組中融入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管理與監督職能,完善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
北控水務參考TNFD建議的LEAP3方法,識別、評估與優先管理在自身運營活動中重要的自然相關依賴、影響、風險和機遇。在此基礎上,我們遵循「避免、減少、再生、恢復、轉型」的分級行動策略,在項目全生命週期中以系統性方法緩解生物多樣性影響。
定位
我們使用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工具4、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工具5對集團重要運營地6的生態敏感性開展優先評估。我們分別評估了10km和50km區域範圍內,周邊具有保護區7、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8的運營地,並將10公里區域範圍内存在保護區或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的運營地作為具有高生態敏感性的運營地,定期識別並監測其周邊的IUCN瀕危等級9、RCB瀕危等級10的物種情況,關注潛在風險並積極部署風險防範與應對措施。
表1 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結果
| 生態敏感區評估指標 | 數量 |
| 有高生態敏感性的運營地數量 | 29 |
| • 10km內有保護區的運營地數量 | 16 |
| • 10km內有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的運營地數量 | 20 |
| 50km內有保護區的運營地數量 | 38 |
| 50km內有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的運營地數量 | 91 |
表2 瀕危物種識別結果
| 生態敏感區評估指標 | 數量 |
| 具有高生態敏感性的運營地10km內的瀕危物種總數量 | 59 |
| • IUCN極危、瀕危、易危的物種數量 | 34 |
| • RCB極危、瀕危、易危的物種數量 | 30 |
5 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工具(Integrated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Tool,IBAT),由IBAT聯盟開發,用於評估項目地與瀕危物種重要保護地之間的接近程度。
6 指優先選取的業務體量占比處於前列的污水業態業務大區的近200家污水處理廠運營地。
7 保護區(Protected Area,PA),指明確界定的地理空間,通過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得到認可、專用和管理,以實現對自然及相關生態系統服務和文化價值的長期保護。
8 關鍵生物多樣性區域(Key Biodiversity Area,KBA),指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有持續性重大貢獻的區域。
9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極危(CR)、瀕危(EN)、易危(VU)的瀕危物種。
10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RCB)中為極危(CR)、瀕危(EN)、易危(VU)的瀕危物種。
評價
我們使用ENCORE11識別並評估了污水、供水、固廢業務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和影響程度,並結合集團業務實際情況梳理評價結果。基於重要性評價結果,我們將優先關注重要性評價等級為「極高」的依賴因素和影響因素,為集團開展生物多樣性相關風險管理、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行動方案奠定基礎。
表3 生物多樣性依賴因素重要性評價結果

表4 生物多樣性影響因素重要性評價結果


為切實實現集團生態環保目標,實現環保項目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我們加強生物多樣性相關風險與機遇分析,並從「避免、減少、再生、恢復、轉型」方面採取全面的應對行動。
評估
基於依賴和影響因素評價結果,我們評估了對公司造成潛在影響的生物多樣性風險與機遇,並梳理了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期有效管理相關風險和機遇。
表5 生物多樣性風險影響及應對措施
| 風險 | 風險影響 | 應對措施 | |
| 物理風險 | 降雨模式 | 降雨模式調節指植被和森林在次大陸尺度上通過蒸散發維持降雨模式的生態系統貢獻。森林和其他植被將水分迴圈回大氣中,從而產生降雨。大陸內陸地區的降雨完全依賴於這種迴圈。 供水服務的水源有賴於生態系統對降雨模式的調節,以確保取水水源的可獲取性。水源短缺將影響供水業務的穩定性,增加供水壓力及運營成本。 | 供水業務方面: • 依據項目實際地理情況,對乾旱地區的供水項目加強水質監測頻率,重點關注水位降低可能引發的水質惡化問題; • 通過積極推動和配合當地政府建設備用水源及應急水源的方式,致力於從源頭上減輕乾旱導致的水量影響; • 爭取與水源管理單位達成協議,在乾旱情況下優先保障供水取水; • 與周邊其他供水單位的供水管網聯通,在自身區域供水不足時,實現互相補充,保障供水安全; • 建立水源低水位應急取水的方案; • 加強自用水和漏損率管理,節約水資源。 |
| 固體廢物修復 | 固廢修復是指生態系統通過微生物、藻類、植物和動物的作用,將有機或無機物質轉化為無害形態的生態貢獻。 若生態系統喪失將有機/無機物質轉化為無害形態的能力,會導致污染物無法被生態系統有效去除,導致原水水質惡化,進而增加供水業務的工藝成本投入。 |
供水業務方面: • 重視對應急情況的處理,每月監控水質異常情況,對潛在風險項目制定水質提升或應急處理方案,保障穩定的高質量水供給。 • 持續優化內部管理制度與標準,建立水質內控值和告警機制,更新修訂《原水水質分級預警標準》和《水質異常指標控制指引》,針對渾濁度、色度、pH值等原水水質指標,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劃定Ⅰ~Ⅳ的不同原水水質預警等級,並為各水廠提供各類原水水質條件的處理工藝指導,同時完善應急處理標準化流程和應對方案,嚴格保障本集團供水廠出水水質。 • 積極探索和應用深度處理工藝,並於多個項目開展水質提升專項工作,旨在最大程度消除原水水質風險、持續提升供水水質。 |
|
| 水淨化 | 水淨化服務是生態系統對恢復和維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狀況的貢獻,通過生態系統組成部分分解或去除營養物質和其他污染物,減輕污染物對人類使用或健康的有害影響。 供水業務依賴於生態系統的水淨化能力,以維持或改善原水的質量,從而減少所需的人工水處理成本。 |
||
| 排污 | 不適當的處理常式或不當的污水處理方法可能導致有毒污染物(如重金屬和化學品)、營養物質(例如,硝酸鹽和磷酸鹽)釋放到土壤和水體中,造成污染。 | 污水業務方面: • 不斷優化考核實施細則,強調對進水管理與出水水質的相關要求,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均經過內部、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委託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測、檢測和評估。2024年,北控水務下屬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成率100%。 • 建立星級運營企業評價體系,以高標準的運營分級評價體系和嚴格的管理措施開展驗收評價工作,協助水廠持續提升運營表現,穩定出水水質表現。2024年,北控水務下屬水廠全部完成星級運營評價考核和驗收工作,34.4%水廠達到三星及以上標準,高星水廠占比逐步增加。 • 推動集團數字化戰略部署,持續深化標準化、智慧化水廠建設,以實現水廠運營提質增效。 • 針對污水廠面臨的突發進水衝擊、無規律的進水波動等情況,建立進水衝擊應急管理機制和進水衝擊長效管理機制,夯實內外部應急回應能力、聯動政府部門和上游企業支持,有效提升污水廠運營穩定性,保障出水水質。 |
|
| 轉型風險 | 政策 | 生態環境部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規劃(2023-2030年)》,明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部署、優先領域和優先行動,為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指引。若不及時回應政策變化,可能會面臨潛在合規風險。 | 污水、供水、固廢業務方面: • 密切關注政策導向與變化,定期進行法律法規的檢索,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員工培訓宣貫,並積極參與相關行業協會的研討。 • 積極開展運營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將保護措施融入項目全週期,避免合規風險。 |
| 聲譽 | 投資者、監管部門及客戶等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生物多樣性表現愈發關注,若項目運營存在嚴重負面生態影響,將引發輿情事件,可能導致客戶信任下降、品牌聲譽受損等風險。 | 污水、供水、固廢業務方面: • 因地制宜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提升項目生態環保附加價值; • 主動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信息披露,並通過開放運營地參觀、線上科普視頻等科普宣傳途徑提升集團環境治理透明度,展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果。 |
|
表6 生物多樣性機遇影響及應對措施
| 機遇 | 機遇影響 | 應對措施 |
| 政策 | 隨著國家和政府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增強,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公司在生態保護、生態修復項目中將承擔關鍵角色。 | 污水、供水、固廢業務方面: • 密切關注國家和地方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法規及行業標準,及時調整項目規劃,確保符合政策要求,同時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 |
| 聲譽 | 企業通過積極保護生物多樣性,可塑造「綠色負責任」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認可度。 | 污水、供水、固廢業務方面: • 拓寬生物多樣性相關信息溝通和傳播渠道,積極展示相關工作進展與成果。 |
應對
針對風險與機遇評估結果,我們以「避免、減少、再生、恢復、轉型」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向,在項目運營中貫徹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制定覆蓋項目全生命週期的針對性保護措施。
表7 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向及保護措施
| 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向 | 保護措施 |
| 避免 | • 在項目規劃設計階段,我們針對所有項目地開展生態基底調研及環境影響評價,重點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因素,以期從源頭避免項目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在項目建設階段對光污染、噪音污染、環境污染等對場地周邊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因素的行為進行重點防控。 |
| 減少 | • 在項目建設階段,開展定期監測,嚴格執行環境監理制度,建立環境管理檔案,詳細記錄環境監測數據、異常數據處理過程及結果;採用更加有利於保護項目地生態環境的材料、器具與設備; • 利用智慧水務系統即時監測運營期間的生物指標變化,及時發現風險並進行緊急回應;重點監測並管控項目運營範圍內劃定的生態涵養、保育區域; •開展排水工程改造,提高管網收集率,削減無組織排放到自然水體的污染物量; • 對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進行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降低土壤與水體污染風險,從源頭減輕生態環境的承載壓力。 |
| 再生 | • 在水體周邊的濱岸帶種植植物,提升植被覆蓋,為岸邊生物提供棲息地; • 構建水生生物生態系統,快速恢復河道生態穩定性,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及觀賞價值; • 研發並應用以人工濕地為代表的多項綠色基礎設施產品技術,將污水處理與生態保護結合,創新綠色低碳污水處理工藝。 |
| 恢復 | • 在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優先保護本地特色物種及其生態環境,並制定專項保護與修復方案; • 實行恢復性措施,如營造有利於食物鏈上的動物或者植物生存的環境,豐富小範圍的生物多樣性; • 開展生態補水項目,將污水處理廠高品質的出水回補自然水體,保證水體生態需水量; • 加強產學研合作,研發水體生態原位修復技術,並應用於工程實踐。 |
| 轉型 | • 針對員工開展生物多樣性宣傳教育,同時積極向外部利益相關方傳達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進展和成效,宣導綠色環保與生物保護,提高各方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號召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守護綠色家園; • 開展生物多樣性專項研究,與國家部門、專業機構開展合作,促進行業和企業專項發展; • 為提升水廠的運營質量和效率,建立星級運營企業評價體系,從過程管理、運營質量、經營結果、人員能力和數字化運營能力五個維度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定。我們將能耗情況、污泥安全處置、水質達標情況、生態環保公益活動舉辦情況等指標納入星級考核指標,並與員工績效考核掛鉤,以引導員工提升生態保護意識、驅動各水廠採取生態保護措施。 |
北控水務制定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並定期追蹤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及成果,牽引和保障各項保護行動的有效落實。
| 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 |
| • 在項目開發與運營活動中確保棲息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平衡,通過生態修復等措施達成生物多樣性零淨損失。 • 在項目開發與運營活動中與價值鏈合作夥伴(包括供應商、承包商)共同協作,實現零淨毀林目標。 |
| 指標 | 2024年 | 單位 |
| 集團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重大事故 | 0 | 件 |
| 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新改擴建項目比例 | 100 | % |
| 北控水務下屬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成率 | 100 | % |
| COD削減總量 | 1,117,822 | 噸 |
| 氨氮削減總量 | 143,590 | 噸 |
| 總磷削減總量 | 19,711 | 噸 |
| 懸浮物削減總量 | 859,752 | 噸 |
| 污染物削減總量 | 2,140,875 | 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