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務出席2025(第七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 多維賦能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2025-05-21






5月20日至21日,2025(第七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暨三峽環境科技大會在蘇州吳江舉行。本屆大會以“低碳・韌性・智慧”為主題,吸引了近20位國內外院士、近50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及青年人才,以及百餘名知名企業代表參會。北控水務集團執行總裁李力、輪值執行總裁王助貧、首席科學家王凱軍、副總裁劉偉岩、副總裁冒建華等高管率隊參會,通過前沿論壇發聲、創新成果展示、產學研合作探討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現北控水務在水環境治理領域的技術沉澱與戰略視野,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北水方案”。
前沿論壇發聲:共繪未來水務發展新圖景
在由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北控水務集團聯合主辦的“未來新水務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分論壇上,來自未來新水務專家組、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際水務機構、行業領軍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聚焦水係統重構、應對氣候變化、構建發展新場景三大核心命題,以“核心長報告+分主題主旨報告+新課題研討”的創新模式,探討未來新水務事業核心框架與行動路徑,為行業未來發展描繪了藍圖。
論壇上半場,北控水務集團執行總裁李力係統闡釋了“未來新水務開發計劃”,提出以“水務3.0”戰略為引領,通過基礎設施升級與綠色產業轉型,構建“新場景、新業態”的創新框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洪臣、清華大學教授胡洪營、國際水協會(IWA)執行副總裁李濤、中持股份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國棟等專家,分別圍繞新水務與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層邏輯、城鎮水係統升級的模式及技術需求、以水的視角鑒觀氣候變化、AI時代的水務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度解析,為行業轉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論壇下半場,清華大學教授劉銳平主持課題研討,未來新水務專家委員會代表王凱軍發布綠色低碳技術、資源循環產業、水質提升、可持續水安全四大研究方向及三類重要項目布局。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原首席專家曹業始、深圳環境水務集團原總工程師張金鬆、重慶大學教授崔福義、未來水科技發起人高嵩分別代表“城市汙水係統溢流控製”“我國高品質供水體係與路徑”“新汙染物——基本問題和研究發展方向”“未來新水務技術裝備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介紹了課題定位與研究路徑。
論壇現場,北控水務與杭州北水未來科技有限公司、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舉行戰略簽約儀式,標誌著開放共享的創新生態構建邁出實質性步伐。
創新成果亮相:全鏈條生態展示技術硬實力
在大會專屬展位上,北控水務集團以“教育-科技-市場”全鏈條創新生態為脈絡,立體呈現戰略業務布局。旗下北京北水融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北水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北控石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專業平台,以“產教融合、創新孵化、裝備智造”三位一體協同模式,集中展示了從技術研發、中試驗證到產業化落地的完整創新鏈。
校企合作破題:構建產學研融合新範式
在同期舉辦的“校企合作論壇——理解與互動帶來的激發”上,北控水務集團高管圍繞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入分享實踐經驗。
集團首席科學家王凱軍指出,科學與技術創新邏輯存在本質差異,需清晰區分;科學需秉持“兼容並蓄、自由思想”的開放理念,而技術創新更需“從一而終”的專注精神,企業技術成功的關鍵往往在於聚焦深耕單一領域。
集團副總裁劉偉岩結合AI技術合作案例指出,提出了以“階段性成果導向+柔性分成機製”的校企合作優化模式建議,通過明確單一場景技術落地目標,建立“場景價值入股+知識產權共擔”的利益分配體係,推動技術轉化效率提升。
集團副總裁、杭州北水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冒建華強調,校企合作的核心價值在於“團隊賦能”,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通過高校人才培養機製,實現“高校研發團隊-企業創業團隊”的轉化,構建具備創新活力的人才梯隊,為破解傳統產學研合作痛點提供了新思路。
本屆大會期間,北控水務集團通過思想碰撞、技術展示、生態構建的多維行動,充分展現了作為行業領軍者的責任擔當。未來,北控水務集團將繼續秉持“合作共贏、開放共享”的理念,以“需求共探-技術共創-成果共享-生態共建”為路徑,深化政企學研協同創新,推動AI、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與水務場景深度融合,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具韌性的水生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