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务是北控集团旗下专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旗舰企业, 北控水务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服务商,北控水务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7名;北控水务作为一家综合性、全产业链、领先的专业化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产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技术服务与资本运作为一体,总资产、总收入和水处理规模位居国内行业第一位。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编号:371)在香港主板上市,已入选香港恒生中资指数成份股、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指数等多只重要国际成分股。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

每日經濟新聞 | 專訪北控水務副總裁劉偉岩:業界應聚焦全生命周期的高碳排放環節,並致力於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2021-07-17

7月16日,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鳴鑼開市。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並納入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我國碳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

就在近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特別支持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論壇期間,北控水務集團副總裁劉偉岩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

劉偉岩表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啟動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重大利好,能夠帶動全行業在減碳方面的持續努力。“一定會利於擁有低碳技術的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同時,致力於精細化、專業化運營的企業也一定會獲益。”她說。

企業要致力於采用更先進的減碳技術

NBD:“雙碳”目標已經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您認為水務環境行業應該如何抓住機遇,助力該目標的實現?

劉偉岩:要想抓住“雙碳”帶來的機會,必須要有深刻認識,而目前整個行業對“雙碳”的認識我認為還不夠深刻。

在中國每年超100億噸的碳排放中,水行業大約占1%~2%,整個環境行業不到3%,從占比來說並不大,但從絕對量上看依然很高。目前“雙碳”目標已經提到國家戰略高度,每一個行業都要有所作為。因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的意義,才能助力國家目標的實現。

從行業自身角度來看,首先,整個產業鏈的碳排放量必須核算清楚,但目前行業內還沒有完善的方法學。

其次,核算清楚之後,業界還需要聚焦全生命周期的高碳排放環節,盡可能地去減少碳排放。

以污水處理行業為例,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從污水產生排到化糞池,再到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達標排放。從全流程看,化糞池環節的碳排放量在整個處理流程中占比非常高,占到大約40%。因此,在核算基礎上,從國家政策角度出發,可能就需要考慮,是否應該修改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規範標準,尤其是在化糞池這一環節進行調整和優化。

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首先在技術研發層面,整個污水處理過程要采用更先進的減碳技術,比如顆粒汙泥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等;其次在運營層面,要削減每個環節的碳排放,比如采用更精確的控製手段來降低能源、藥劑等的消耗。

另外,從采用清潔能源的角度講,水務行業可以考慮多采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替代火電等化石能源的電能消耗。

NBD: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會有哪些利好?

劉偉岩:首先,這有利於具備低碳技術的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其次,致力於精細化、專業化運營的企業也一定會獲益,隻要減碳水平高於設定的基準線,就可以獲得收益,從而帶動全行業在減碳方麵持續努力。相應地,市場也會淘汰落後的技術和設施,由此碳交易市場將深刻影響各行業的減碳過程。

智慧水務還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

NBD:在“雙碳”背景下,能否請您談談建立信息化的綜合污水處理管理平台對污水處理企業的重要性?目前汙水處理行業的數字化改造程度如何?

劉偉岩:“水務數字化”或者叫“智慧水務”其實已逐步成為行業共識,是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為它對於提升企業的管理效能、生產效率至關重要。

同時,智慧水務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水務業務的深度融合,必然會對水務行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對於水務企業而言是一場變革,因為它的運行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

智慧水務建設確實有很多難點。首先,行業的數字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基礎設施行業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落後,不如智能製造、智能交通等行業先進。

其次,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當然目前行業也在逐步建立標準,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另外,目前污水處理單點單環節控製很容易,但整個水環境的治理是非常綜合的,還不能實現水環境全流程的數字化管控。

總體來看,智慧水務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屬於在信息化、自動化基礎上逐漸向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距離靠多維度、多尺度的模型驅動和信息平台支撐智慧化決策的高級階段,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再生水使用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NBD:我國雖然具備了大規模污水處理能力,但在治理水平等方面依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要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您認為應當從哪些方面著手?

劉偉岩: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經過了二三十年的快速發展,在廠端治理方面,比如在技術和管理層麵,我們跟發達國家差距並不大,真正存在差距的是整個污水處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比如對污水管網的管理,我們其實一直是“重廠輕網”——重視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但管網投入遠遠不夠,也包括管網的運維方面,比如養護、檢測等,很多城市還沒有做好。

同時,在污泥處置方面,我們也沒有完全實現無害化處置。另外,在整個環境治理的生態化水平方麵,我們與國外差距也很大,比如海綿城市的建設,我們還不夠成熟,距離發達國家整個環境的生態化技術和治理還有差距。

再比如,目前我國的汙水排放標準實際上是一個統一的標準,國外則是根據環境容量來製定不同的標準,從這方面來講,我們的政策和標準制定還不夠精細化。

NBD: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部署全面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目前,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處於什麼階段?未來幾年,該政策對水務環境行業將帶來哪些機遇?

劉偉岩:我們目前的污水資源化利用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因為中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水資源分布也不均衡。從國家層面來看,污水資源化利用對於優化我國的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和缺水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各地也在推進落實這個指導意見,文件也提到要進一步把污水進行深度處理進行再生利用。比如工業循環利用水、生態補水以及污水的零排放等,都會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另外,從政策層面來說,如果國家要求工業企業必須用再生水,就又會帶來很多的市場機會。目前政策還沒有完全出台,還需要一般性缺水地區的配套政策等,才能形成完備的政策體系。

再生水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把再生水利用好,像南水北調的水就可以用在對整個經濟發展更有價值的地方。

從目前再生水的使用來看,大約占比10%,並不高,如果能夠提高到30%,毫無疑問對於北控水務這樣的企業或者技術型公司、提供裝備的公司等,都會帶來很大機遇。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