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教 创享未来!第一届北控水务杯生态环境类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大赛圆满收官 2025-10-17
10月13日,第一届北控水务杯生态环境类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大赛(以下简称“教师赛”)总决赛在南京顺利落幕。这场聚焦生态环境实践教学创新的盛会,以“匠心筑教 创享未来”为主题,汇聚全国优秀教师团队,搭建起教学经验交流、创新成果展示的专业平台,为生态环境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注入新活力。本次大赛由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承办,北京北水融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水鳞羽(湖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并获得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多方携手为赛事保驾护航。
嘉宾云集,共启教学创新盛宴
在现场与会嘉宾、评委及参赛选手的共同见证下,教师赛总决赛启动仪式隆重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大赛首席专家顾问任洪强,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大赛组委会主任于立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大赛特邀嘉宾李伟光,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成伯清,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赵瑜共同启动。
任洪强指出,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让课堂贴近产业实际,让知识对接实践需求”。当前行业面临新兴技术应用与传统教学滞后的双重挑战,而南京大学与北控水务集团的合作,正是围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展开——从成立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到教师深入企业项目转化教学案例,再到承办“北控水务杯”创新赛事,“以赛为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他高度肯定本次教师赛的意义,认为这是赋能创新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里程碑。
李伟光强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系统性工程,需高校与企业携手合作,他特别肯定北控水务在产教融合中的实践引领——已联合高校建成 15家现代产业学院,通过订单培养、双导师制深化协同育人,更以"北水·小鱼”等数智化实训平台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教学创新提供坚实支撑。他提到,国家多项政策支持产教融合,给排水教指委也在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探索产学研用创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他期待参赛教师能以大赛为契机,永葆创新精神,提升教学本领,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成伯清表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校之源。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课程建设、技能培训等形式,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他认为,本次大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教学理念的碰撞,参赛教师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南大“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的精神高度契合,也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
巅峰对决,展现教学创新实力
教师赛自启动以来,收到了来自全国50余所院校近百个项目,经项目初筛、网络投票、专家初审,共有16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总决赛参赛选手分别进行项目展示和答辩,由评委现场打分锁定冠亚季军。
大赛组委会根据各团队项目展示、答辩表现及专家评审意见,依次颁发冠亚季军与优秀奖。获奖团队获得荣誉证书的同时,也收获了行业对其教学创新成果的认可。
行业引领,启迪教学改革方向
为助力参赛教师将赛训实践转化为常态化教学能力,破解“竞赛成果与课堂教学脱节”的实践痛点,陆国栋带来专家报告《竞赛激发师生之创新活力》,系统阐释了竞赛作为激发师生创新的关键火种价值——不仅能激活教学主体的创新意识,更是倒逼第一课堂改革的有效路径。
针对本次教师赛聚焦的产教融合核心命题,他特别结合北控水务杯赛事产业需求与竞赛内容无缝对接的特色优势,深入分析了生态环境领域竞赛对师生能力的精准赋能作用。报告中对“双师型”队伍建设与竞赛实践深度结合的具体建议,更精准呼应了本次教师赛的育人目标,引发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
于立国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生态环保产业正从“规模建设”向“提质增效”转型,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北控水务集团始终将“赋能生态环境教育”视为使命,并通过北水教育开展一系列创新性实践,从成立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到推出数智化实训产品,持续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持。他表示,本次大赛不仅选出了优秀团队,更凝聚了数智化教学共识,未来将整理推广优秀成果,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生态环境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本次大赛虽已落幕,但实践教学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参赛团队的探索,为全国环境类专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样本;校企协同的赛事模式,也为产教融合深化提供了实践参考。
未来,期待更多教师投身生态环境教学创新,以匠心筑教,以创新赋能,共同培育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