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務亮相2020雲棲大會,展示治水的科技力量 2020-09-21





9月17日,集團數字化研究院和水環境研究院代表北控水務參加了在杭州召開的“數智未來,全速重構——2020雲棲大會”,並與數字產業領域的大咖們分享了北控水務數字化轉型經驗,共同探討企業的數字化之道。
未來經濟,數字優先。作為全球頂尖的科技盛會,雲棲大會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風向標,今年的科技大會通過“雲”上形式舉行,不僅有前沿科技、技術產品、產業應用等領域的重磅發布引領科技發展,而且邀請了涵蓋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量子計算等領域的全球科技領袖和企業精英,共同打開數字世界的科技想象力。
在此次大會的分論壇上,集團數字化研究院副院長韋有雙作了題為《北控水務數字化運營提升之道》的主題演講,圍繞北控水務雙平台戰略和卓越運營升級,介紹了數字化研究院在促進集團數字化轉型和智慧水務研究應用方面的發展規劃,分享了運營升級之“道”、運營升級之“器”等數字化理念,並著重推介了基於北控水務智慧雲BECloud平台設計的多業務全功能產品矩陣,以及北控水務近年來在組團建設、供水、村鎮、廠網一體化、水系一體化等方面的成功實踐。
集團水環境研究院智慧所所長劉小梅在題為《北控水務智慧水環境研究探索與應用實踐》的演講中,分享了北控水務近年來對於智慧水環境的研究探索,以及在鶴山、餘杭等項目上的應用實踐和經驗總結,並針對智慧水環境建設的特點難點、智慧水環境體系建設思路、核心內容等給出了北控水務自己的見解與觀點。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作為國內水務環境領域的主力軍,北控水務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早在2017年就開始智慧水務布局,依托自主研發的BECloud平台在供水、污水、管網、水環境等業態中取得了諸多成果。
在供水方面,貴港智慧水務建設為北控水務供水管理標準化及管理模式創新提供了示範樣板。基於智慧水務的實施,貴港項目公司完成了15個系統的上線運行、6個業務系統的深度應用,實現了管理精細化、決策科學化、服務優質化。
在污水處理方面,北控水務在台州的“1+N”組團智慧水務平台下轄四座污水處理廠,由於各廠工藝技術類型全面,因此對水廠運行有著較高的要求。台州“1+N”組團管理團隊通過集控中心和污水運營管理平台掌控片區項目的生產工作,實現了四座污水廠穩定運行、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的目標;同時,利用污水運營管理數字化系統,通過實現區域級工單流轉、視頻與生產管理聯動、運行生產無紙化,有效提升運營管理效率的同時,也使得管理和績效數據可查、可用、可依。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餘杭塘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以績效達標為目標,構建智慧治水能力,實現水質水量在線預警、水設施網格化運維、廠網河聯合調度、績效考核動態評估、公眾輿情實時反饋等智慧化功能,保證水環境運營的高效管控、科學決策、精準達標,最終形成“政府、企業、公眾”聯合共治體系,打造具有北控水務特色的廠網河湖一體化智慧運營標杆。在北控水務智慧工程的助力下,該項目獲得“省級美麗河湖”稱號。
在管網智慧建設方面,作為北控水務第一個城域級廠網一體化項目,秦皇島組團項目在集團具有代表性及示範性的雙重意義。項目通過建立包含管網、泵站及污水處理廠的智慧水務系統,將廠、網有效互聯,打破數據孤島,改變現有各業務系統分散工作的局面,並結合GIS系統和大數據平台的建設以及管網水力動態模型,完成廠網一體的大數據分析和聯調聯動,實現廠網一體化運營的水質保障、水量均衡、水位預調三種基本模式,最終達到污水系統的自我感知、自我診斷、自我調節和自我平衡的“廠網一體化”目標。
引進來、走出去,北控水務在雲棲大會上的亮相,既促進了北控水務與數字產業領域的結合,同時也拓展了生態環境,使“他山之石”能更好地為北控水務發展服務。
截至目前,北控水務智慧水務管控已覆蓋了旗下130餘座水廠、200餘座鄉鎮處理站,250餘座泵站,1600多公裏管網。未來,北控水務將持續發力,建成北京、廣東、四川、湖南四個省級數字化管理中心,依托BECloud行業雲平台,形成北控水務集團戰略管控,下屬大區、業務區戰術管控的新格局,初步完成北控水務運管平台的搭建,全面夯實運營基礎,打造北控水務卓越運營品牌,為實現二次增長集聚新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