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务是北控集团旗下专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旗舰企业, 北控水务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服务商,北控水务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7名;北控水务作为一家综合性、全产业链、领先的专业化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产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技术服务与资本运作为一体,总资产、总收入和水处理规模位居国内行业第一位。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编号:371)在香港主板上市,已入选香港恒生中资指数成份股、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指数等多只重要国际成分股。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

中國環境報 | 北控水務:人工濕地解決方案助力再生水循環利用 2021-07-29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人工濕地作為“城市之腎”,在淨化水質、蓄滯雨洪、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城市藍綠空間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水循環和自然水循環之間連接的重要樞紐,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微觀體現。

《人工濕地水質淨化技術指南》中提出,人工濕地是指“模擬自然濕地的結構和功能,人為地將低污染水投配到由填料(含土壤)與水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構成的獨特生態系統中,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協同作用使水質得以改善的工程。或利用河灘地、窪地和綠化用地等,通過優化集布水等強化措施改造的近自然係統,實現水質淨化功能提升和生態提質。”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製技術大綱》將人工濕地作為改善河湖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導意見》等文件也將人工濕地作為污水低碳處理和再生水循環的重要途徑。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自然淨化系統,人工濕地在以往的實踐中面臨著占地較大、出水穩定性不足、生態景觀價值不能充分發揮等問題,人工濕地技術有待進一步改良提升。

近年來,北控水務結合流域水環境治理,在多地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對污水廠尾水、農村污水、河湖水等污染水體進行水質淨化,並基於長效運行,不斷積累和優化工程參數,通過人工濕地助力再生水循環利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產業新城創建,拓寬人工濕地應用範圍,逐漸形成了具有全帶寬、穩水質、集約化、裝配式和公園化五大特色的北控水務人工濕地解決方案。

從兩個污水廠尾水濕地案例可以看出,北控水務人工濕地實踐成果所體現的優良的出水指標、理想的生態效果,以及科學又因地制宜的創新設計。

山東聊城清泉河濕地——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親水“網紅打卡地”

2015年,山東聊城清泉河濕地開工建設,2016年12月正式運行,采用水平潛流+表面流濕地的組合工藝,主要用於冠縣污水處理廠尾水(一級A標準)的深度淨化處理,出水排入清泉河。項目占地約15公頃,處理水量8萬m³/d,出水達到準Ⅲ~準Ⅳ類。

其中,水平潛流濕地總占地面積8萬m²,設計水力負荷1.0m³/(m²·d ),達到山東地標規範建議取值上限。表流濕地總占地面積約5.3萬m²,設計水力負荷1.51m³/(m²·d ),高於常規取值。清泉河濕地在高負荷運行的同時,需要達到第三方在線監測和實時考核的嚴格要求,這對濕地的工程設計、建設和後續運維都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考驗。

根據2016年12月~2021年7月,共計55個月、1600餘天的逐日濕地進出水COD、氨氮監測數據結果顯示,尾水濕地出水可穩定達到準Ⅳ類設計目標(提高1~2個等級),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39.24%、76.30%,出水達標率100%,且冬季時期濕地出水仍可穩定達標。

清泉河尾水濕地的建設運行不僅極大改善了清泉河水質,還為冠縣營造了靈動的濕地生態景觀。香蒲、菖蒲、梭魚草、水蔥、黃花鳶尾、美人蕉、千屈菜、荷花等濕地植物競相綻放,水質主要指標100%達到Ⅳ類,且80%以上天數達到地表Ⅲ類,已成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近自然親水休閑“網紅打卡地”。

烏魯木齊市“水進城”項目——西北高寒地區大型人工濕地代表

十七戶濕地是烏魯木齊市“水進城”項目——河湖水系連通工程的先導工程,2019年正式運行。項目占地面積約75公頃,處理水量8萬m³/d,出水達到準Ⅳ類標準,采用跌水前置塘、水平潛流、濕地及生態塘等處理工藝。

項目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三塊山包,總高差大,約30餘米,整體地形特征對濕地的配水方案設計具有一定挑戰。初版方案中,設計單位提出完全平整場地,而這一方案將造成對場地自然生態基底的嚴重破壞。為順應區域地形特點,充分利用豐富的地形高差變化,十七戶濕地設計不同於傳統布局所采用的平整場地、規則單元排列,因地制宜地利用多級配水係統,實現坡地均勻配水。同時進行曲線化單元設計,使潛流濕地單元融入到場地肌理之中,實現場地生態濕地肌理、山地草坡肌理、榆林草甸肌理的疊加,營造多層次景觀與空間。

烏魯木齊冬季冰雪覆蓋,平均氣溫-15.2℃,平均冰凍線為-1.4m,積雪厚度高達30cm,因此冬季時期城市水系無需補水,十七戶濕地不運行。嚴寒氣候和不連續通水的工況,既對濕地管路的保溫防凍提出了挑戰,也對濕地植物的存活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北控水務在大規模施工之前,設置施工工法試驗區,對不同的保溫方法、冬季水位調控、植物品種、植物種植方法進行實驗,最終保障了十七戶濕地冬季的正常運行和多年生濕地植物的自然生長。

十七戶濕地近期以生態景觀功能為主,對紅雁池水庫水進行生態利用,遠期對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淨化再生,以此保障缺水城市水系生態基流,是西北高寒地區大型人工濕地代表。

一直以來,北控水務匠心打造的一個個人工濕地,猶如城鄉水環境治理版圖上的粒粒珍珠,有的從源頭削減污染負荷,有的完成河湖生態健康提升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區域再生水的循環利用,構建了良好的生態系統,打造美麗城市、美麗鄉村景觀新風貌,為城鄉居民提供了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十四五”期間,我國對綠色基礎設施的綜合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北控水務將以 “兩山”理論為依托,不斷精進人工濕地產品力,創近自然水廠,享水淨化公園,持續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專業力量。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