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水务是北控集团旗下专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旗舰企业, 北控水务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服务商,北控水务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7名;北控水务作为一家综合性、全产业链、领先的专业化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产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技术服务与资本运作为一体,总资产、总收入和水处理规模位居国内行业第一位。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编号:371)在香港主板上市,已入选香港恒生中资指数成份股、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指数等多只重要国际成分股。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

中國青年網 | 北控水務區域再生水循環的綠色中轉站:河湖水淨化濕地 2021-08-12

近年來,隨著各項治水工作推進實施,水環境污染得到基本遏製和有效改善,但雨季溢流、農業面源、缺少優質天然徑流補給等影響因素仍然存在,水體環境質量會發生周期性的波動和反複。人工濕地作為一種生態、低碳的水質淨化技術,能夠以旁路或原位兩種處理模式進一步淨化河湖水,成為水質長期達標的重要保障。

今年初,十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在實施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時,要在“關鍵節點因地製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淨化等工程設施,對處理達標後的排水和微汙染河水進一步淨化改善後,納入區域水資源調配管理體系”。

早在北控水務2017年啟動的北京市大興區新鳳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中,就采取了這樣的再生水循環利用思路,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最後一公里,濕地來走完

新鳳河位於北京大興區北部,幹流全長30.1km。作為北京大興區重要的防洪排水河道,曾經的新鳳河飽受污染,生態系統破壞嚴重,部分河段被判定為黑臭水體。

2017年3月起,北控水務及旗下北華中清受大興區水務局委托,全面推進新鳳河流域治理工作。為破解污染源量大分散,污染水體面積廣,區域水資源匱乏等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以再生水為主的多源補水體系為基礎,以人工濕地提質為重要手段的技術路線。

項目每年引入約4635.5萬m3再生水,保障生態基流,實現了“有河有水”。在此基礎上,建設兩處人工濕地,處理能力4.6萬m3/d,對幹流及重要支流的水質進行旁路淨化,完成了新鳳河水質達標的“最後一公里”。結合濕地和河道的生態修複,項目最終實現了新鳳河水係“有魚有草”、“人水和諧”,有效滿足了周邊市民親水需求,提高了市民幸福感。

重點支流旁路淨化,保水質

以安南濕地為例,該濕地位於安南支流入新鳳河河口處,主要用於安南支流水體的旁路淨化處理,出水排入新鳳河幹流。濕地采用“前置塘+複合潛流濕地+表流濕地”的組合工藝,設計處理規模為2.23萬m3/d,設計目標為非雨季濕地出水優於地表水Ⅳ類、雨季濕地出水達到地表水Ⅴ類。

通水運營至今,監測數據表明,安南濕地主要指標(COD、氨氮、總磷)平均濃度可由地表水IV~V類穩定提升至地表水II~IV類,其中,氨氮濃度可由平均地表水V類淨化至地表水II類,平均去除率達74%,出水波動性明顯降低。濕地總體實現了削減支流污染負荷、保障新鳳河幹流水質穩定等目標。

冬季保溫試驗研究,穩運行

北京地區冬季寒冷幹燥,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在北京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僅零下3℃,最低達到零下8℃,進入潛流濕地單元的水溫也降至2℃以下,因此,安南濕地面臨著冬季極限低溫運行的挑戰。

為保障安南濕地冬季運行效果,北控水務對人工濕地集配水管路、潛流濕地單元等進行了多種保溫方式和運行參數的試驗研究,並最終保障了主要水質考核指標在冬季穩定達標。根據檢測數據分析得出,1月份氨氮平均去除率可達80%,與平均水溫高於15℃的4月份相比基本持平。

植物水係自然融合,景觀美

安南濕地利用植物與水系形成山水環境,將生態功能濕地、文化景觀元素、田園郊野風貌、濕地水系景觀有機融合,在大尺度上形成由北向南山林環繞、水系流動的空間格局。複合潛流濕地單元分區種植9種本土水生植物,包括蘆葦、黃菖蒲、水蔥、慈姑、千屈菜等。表流濕地單元通過生態島等地形設計,搭配荷花、睡蓮、荇菜等豐富的水生植物,形成自然蜿蜒的濕地景觀。

建築垃圾循環利用,可持續

安南濕地總占地551畝,原址為瀛海鎮南宮村工業大院。項目在拆除騰退和棕地改造建設中,始終堅持環保、生態的理念。濕地內透水健步道基層、墊層及面層全部以破碎和篩分後的建築垃圾為材料,另有建築垃圾再生的路緣石4400m,共計消納建築垃圾3690m3;濕地內廣場鋪設以拆除騰退產生的舊紅磚為主要材料,共回用舊紅磚39.6萬塊。

濕地科普寓教於樂,人水和

一直以來,北控水務都將環保科普教育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一環。新鳳河項目以安南濕地為依托,沿遊覽路線設置了多種形式的環保科普宣傳欄和互動設施,為來訪遊客規劃了參觀苗圃、體驗自然、舉辦活動、栽培植物和交換舊物的特定場所。占地5000m2的濕地趣味體驗區、新鳳河智慧水務管理平台的“黑科技”展示區,能夠幫助遊客直觀地了解新鳳河治理的前世今生和濕地水質淨化知識。

針對小朋友的興趣和需求,新鳳河項目精心策劃了“新鳳河的美麗故事”“神奇的中控室”“環保小知識”“趣味淨水實驗”“探索遊園”等豐富的環保教育課程,讓小朋友們深入了解再生水處理、濕地生態修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知識,增強環保意識和節水意識。

安南濕地自開放以來,吸引了各界人士和市民的參觀學習,不僅為濕地科學研究提供了範例,更成為京南環境教育的熱門目的地。

治理成效,不止於水質提升

通過三年多的治理,新鳳河全流域黑臭水體已消除,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2019年新鳳河出境斷面燒餅莊閘主要水質指標COD、NH3-N、TP年平均值相比2016年分別下降了48.75%、92.61%和85.68%,流域水環境質量從治理前的劣Ⅴ類提升到了地表水Ⅳ類。

水生態恢複效果顯著,水生態健康水平大幅提升。新鳳河流域現有水生植物28種,總覆蓋度達到40%;魚類約20種,包括鯽魚、鰟鮍、棒花魚、黃黝魚等;大型底棲動物恢複良好,鳥類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多,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目前,新鳳河水生態健康綜合指數為86.99,已達到“健康”等級,相比工程治理前(2016年)提升了200%。

以人工濕地為重要手段的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為新鳳河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昔日的新鳳河由“蚊子河”變身成為生態走廊,濱水空間價值顯著提升,居民對家門口河流的“華麗轉身”讚不絕口,親近自然的熱情與日俱增。2020年,新鳳河被評為“北京市優美河湖”;2021年,北京市大興區新鳳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入選綠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典型案例名單,並被生態環境部官微作為案例報道。

隨著水生態環境治理從治污績效向生態績效的轉變,生態淨化技術的複合價值愈顯重要。相信在未來,北控水務人工濕地產品還會在更多河湖水體的“華麗轉身”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EN